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企业单位 > 正文

她为什么给女儿取名“有shū”,哪个“shū”?

发布日期:2023/3/15 18:02:20 浏览:44

来源时间为:2023-03-08

她为什么给女儿取名“有shū”,哪个“shū”?

关注2023-03-0819:36黑龙江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作者陈聪、管建涛等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主办《新华每日电讯》。有生命力的阅读,有温度的人和事。

来源:整理自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聪、管建涛、魏弘毅、王鹤

清晨6点多,在办公室里

一张不到一米宽的皮沙发上

李艳华睁开眼睛

她枕着一个棕色靠枕

盖着一条浅灰色的绒毯

垫着条红色薄毯子当床单

驱赶片刻睡意

李艳华翻身起床

急着要和“家人们”见面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太东乡,李艳华在田里查看豆株。受访者供图

李艳华

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寒区大豆育种专家

黑龙江海伦人

她的“家人们”

是几千份大豆“材料”

虽然自己家离单位不远

但李艳华更爱住办公室

因为“离豆子近”

每年

李艳华要做几百个杂交组合

豆种从杂交开始到“拥有姓名”

最少需要8-9年

为了保证在更短的时间内

培育出高世代豆种

李艳华团队

在海南建立了南繁基地

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保平村,李艳华在南繁中心查看豆株。受访者供图

如候鸟一般

李艳华

在每年大豆生长周期开始时

携带大豆往返南北

开启新一季杂交繁育

同时进行

数据记录和豆株管护、淘汰

想要豆种从几百个组合中脱颖而出

李艳华奉行“鸡娃式”培育模式

株高一般在80-90厘米之间

豆粒要尽可能圆

出现病害一票否决……

“任何环节有一项不合格的指标

这株苗就不能要

有时候一年种下来

可能一株合格的都不剩”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即将迎来秋收的“东生”系列大豆。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从1991年

李艳华成为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第一个女育种人开始

她已经促成

“东生9号”“东生19”

等15个高产豆种面世

李艳华还有几年就要退休

她觉得“时间最不够用”

“退休以后我还是要干地里的活

生命结束的时候

‘李艳华育种’

这五个字才能结束”

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保平村,李艳华在南繁中心查看豆株。受访者供图

在自己女儿的成长轨迹里

李艳华是游离的

接送上下学、辅导作业

照顾衣食起居……

这些事她很少亲力亲为

但如今

女儿也躬耕在田畴

扛起了中国大豆育种的大旗

“初中之后

我就开始和妈妈一起种大豆

耳濡目染

那时候我杂交的豆株

拿到海南南繁基地

就能种活!”

“菽”(shū)

是古人对豆类的总称

李艳华给女儿起名王有菽

“给女儿取名‘有菽’

这名字是希望、是寄托

我和女儿是事实上的血脉之情

我和大豆之间也有深厚感情

这是血脉之外的血脉之情!”

李艳华团队在海南培育的大豆品种。(受访者供图)

“天上的火箭不让人落下

地里的种子也不能”

瘦弱的身躯里凝聚着

种业振兴的强大信念

农民朋友喜欢管李艳华叫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此前报道)

那是一种朴素的信任与亲近

小时候

村里人叫李艳华“老丑子”

长大以后

在更广袤的黑土地上

她被称为“女袁隆平”

2019年2月节期间,李艳华戴着当地农民常用的斗笠,在三亚崖城南繁基地,做生育期调查。受访者供图

儿时乡亲的戏谑

如今人们的褒奖

都不曾改变她内心的坚定

“李艳华就是李艳华”

交谈中

李艳华的思绪

又回到了育种梦的开始

在东北农业大学就读时的李艳华。受访者供图

1986年

20岁的农村女娃

踏进东北农业大学大门

有人给她泼冷水

“女娃学农业没出息”

他们说她走了条“夜路”

如今

顺着“夜路”

李艳华一路辛苦跋涉

终于发出属于她的光亮——

一个眷恋土地的育种人

所能发出的最大光亮

2022年9月5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一块大豆田等待秋收。新华社记者陈聪摄

“我们是大豆的故乡

就应该研发出最好的大豆种子

把中国人的饭碗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话说得硬气!

为李艳华们点赞!

原标题:《她为什么给女儿取名“有shū”,哪个“shū”?》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