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百姓生活 > 正文

关于三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4/22 2:34:47 浏览:300

来源时间为:2022-04-21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三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启之年,是自贸港建设关键之年,也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年、制度建设年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部署投资项目“奋战80天”活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房地产调控、政策性财政减收等因素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自贸港早期政策落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较好的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宏观经济承压固稳,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1.宏观经济总体好于预期。创新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重点工作专班机制,落实“按季抓、月跟踪”,按季下达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定期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多措并举力促宏观经济承压固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全市生产总值835.4亿元,增长12.1,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19亿元,增长43.1,高于年初预期目标28.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1亿元,增长6.1,高于年初预期目标3.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0.4左右。

2.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趋好。尽管年内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但从各年度看趋于稳定上升。从两年平均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高于2019年增速和“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速,剔除疫情影响等异常因素,全市经济潜在增长率则会更高,显示自贸港下良好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摆脱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下行趋势,强势回升,在2020年增长5.3,2021年实现10.8的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19年的6.7提升到2021年的43.1。

3.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14.9:73.9,服务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4,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增长37.2。自贸港重点园区投资增长45.8,税收增长85.7。

(二)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一是自贸港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牌成立,三亚凤凰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迎来首家入驻企业。率先落地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已进口16艘“零关税”交通工具,货值2.5亿元。落地“零关税”进口自用生产设备3279万元。二是制度集成创新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和“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案例分别获第二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涉海旅游“一船一码”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治理新模式等2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省发布案例。三是自贸港重点园区建设成果初显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积极探索“链长制”“一园一院一基金”发展模式,实行“揭榜挂帅”创新实践。首笔新型离岸贸易业务落地中央商务区,全省首宗“带建筑设计方案”、三亚首宗“先租后让”土地成交。全年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分别新增注册企业2988家和141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和27.7,实现税收18亿元和28.19亿元,增长73和94.4。四是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社管平台进入实战化运行,在未设立口岸查验机构的区域科学布设8个综合执法点,加快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按照15个方面的风险防控专项工作部署,有力有序推进贸易、投资、金融、税收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防控体系,重点开展打击治理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2.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是扎实开展“制度建设年”行动。直面城市治理急需和人民美好生活必备,进一步厘清市、区两级权责清单21206项,建立制度清单5973项,先后推出20个优秀实践案例,探索或成为全省首创制度超过70项,多个领域实现“零”突破。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亚市“跨境贸易”领域优化创新经验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最佳实践篇”,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建立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机制,设立三亚市520企业服务中心,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年新增注册企业3.1万户,增长32。是行政审批服务更加便民利企在全省率先上线三亚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开展惠企政策兑现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拓展“非接触式”套餐化办税服务范围,实现“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达90以上。加快构建“一鹿快办”三亚政务服务体系,全年实现微信小程序注册量约4.4万个,办件量约4.6万件,政务服务逐步实现“零跑动”“网上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深化“两步申报”改革与“离岛免税品关区一体化”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口岸进口通关时间缩短至52.4小时。是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加快完善三亚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已完成验收,在全省率先制定《三亚市政务诚信状况监测评价指标》和《三亚市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提前完成全市1.8万农户信用评定年度目标。我市在全省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是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合并重组优质资产,抓好企业上市培育,实施“瘦身健体”,清算注销无实质性经营企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全年预计上缴全口径收入12亿元。是垦地融合深入推进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亚市垦地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三亚市垦地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垦地融合工作专班,确定17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三亚市垦地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

3.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外资外贸持续回升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全年新设外资企业345家,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增长46.3;货物进出口总额219.1亿元,增长27.4;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2亿元,增长57.1。二是国际化招商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外国驻华大使馆在三亚设立商务服务点,塞尔维亚(三亚)国际商务服务点揭牌运行。借力投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面向新西兰、英国、新加坡等海内外国家和“一带一路”地区举行线上、线下专场推介会。新增招商引资注册企业1995家。三是人才服务工作扎实印发《三亚市人才政务服务“单一窗口”考核评价方案》等文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扎实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全年办理人才落户近1.7万人,新增认定高层次人才2007人。是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大三亚”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完成《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项目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建成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陵水土福湾至海棠通道工程,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完善三亚市与保亭县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与乐东、陵水南繁产业合作,做大做强“一体两翼”。以区域合作为契机,促进三亚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琼粤合作,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步伐。

(三)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1.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一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园区推行“拿地即开工”,通过分阶段施工许可审批、“以函代证”等方式,从拿地到进场施工时间缩短至1天。印发《三亚市开展“项目建设服务年”活动方案》等文件,精心做好项目策划、招商、供地、开工、建设、奖励“一条龙”服务。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积极创新供地方式,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在崖州湾科技城实施“标准地”供应模式。全年完成处置闲置土地55宗。积极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存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33亿元。获得新增债券资金95亿元。三是精准分类施策。以“比学赶超”的精神推动完成“抓项目促投资奋战80天”工作,围绕难点疏通堵点,精准施策攻城拔寨。实施《加快推进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措施》,优化项目审查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项目台账和责任分工制度,实行对账销号管理,为投资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四是项目谋划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建设和筹备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六届亚沙会等大型赛事活动,累计策划提出17批、379个项目,匡算总投资1010亿元。

2.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初显成效。一是离岛免税购物引领旅游消费市场“邮寄送达”“本岛居民返岛提取”等便捷化提离措施相继落地,新增11个提货窗口,全力服务火热市场,全年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增长76。二是旅游业态呈现“新”发展蜈支洲岛旅游区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上榜“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三亚亚特兰蒂斯、国际免税城、河心岛成为旅游消费新名片。邮轮旅游试验区和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中资方便旗邮轮海上游航线试点启动实施,游艇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游艇出海超16万艘次,接待游客量超1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7和44.6。多家传统景区“上新”不断,风洞飞行体验、“悬崖秋千”等新玩法带来全新体验,带动区二次消费升级。首艘国内建造民用全潜式大型旅游观光船交付运营。夜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天涯区、吉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