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百姓生活 > 正文

关于三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4/22 2:34:47 浏览:312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三年提升行动。一是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动芒果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大力发展椰子产业,积极培育榴莲产业。推动罗牛山崖州15万头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扎南3万对肉鸽养殖场、育才万橡雨林二期16万只蛋鸡场等项目释放产能。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举办采摘节等活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农事体验等产业融合式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特色水产种苗、深海网箱养殖,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打造崖州中心渔港休闲渔业示范区和崖州湾渔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业先行试验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进出口及深加工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进一步扩大价格指数保险覆盖品种和范围,开发常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并进行推广。二是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施“一环、五区、八景、十一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收集、区运转、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建设,推动美丽乡村提质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振兴三亚样板。三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出台《金融支持三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财政投入、金融、土地等政策,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是持续深化农村农垦改革。全力创建三亚农村改革试验区。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实现不动产登记城乡全覆盖,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二级市场。进一步优化农房报建审批管理,建立“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联审联办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建房审批“零跑腿”服务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五是推动垦地融合发展。建立推行务实顺畅的垦地协调机制。重点围绕南滨东区和南田北区,依托崖州湾科技城和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开发建设,打造垦地融合示范区。

2.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牵头推动大三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互联互通,着力促成“大三亚”市县在区域旅游、交通、民生、生态环保、卫生健康、招商协作、市场体系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发挥南繁科技城辐射引领作用,协同带动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两个基地建设,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二是强化跨区域产业合作。深度参与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调联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建立对接合作机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与发达城市园区开展交流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

(五)贯彻人民城市理念,系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推动“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一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稳步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持续扩建扩容凤凰机场,积极推动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等水运建设以及吉阳公交、崖州湾科技城等客运枢纽场站项目建设。推动城市空间纵深发展,加快实施三横路凤凰段(二期)和抱坡段、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项目、绕城高速凤凰机场互通及连接线工程等重大项目。完善区域交通体系网络,建设崖州湾科技城、海棠湾休闲园区等片区市政路网,完善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交通体系,推动月明桥等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全面梳理、排查交通拥堵、瓶颈路段(路口),打通城市断头路,分批次改造,提升通行能力。二是加快形成安全生态水网持续推进大兵河综合治理工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水系工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宁远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城区雨污水管网覆盖率,加强农垦居污水管网建设。三是提高油电气保障能力建成海南省环岛管网文昌至琼海至三亚输气管道,大力推进崖州湾深海科技城智慧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三亚西天然气发电工程。合理规划布局加油站点,确保石油稳定供应、城市交通体系高效运行。新建扩建一批110千伏、22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力争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2小时/户,中心城区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0.8小时/户。四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加大5G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5G基站覆盖范围,开发推广5G应用场景,提升基础设施网络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慧交通。

2.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是高质量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完成首批示范项目,加快海罗村、火车站站前等试点项目更新改造,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在城市花化提升和管养提升上下功夫,高品质打造“城市花园”。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防风防洪排涝抗旱能力。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二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和“机器管规划”,打造“一厅十舱”国土空间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坚持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管理。开展“三亚制度共享库”建设,力争全市上下基本实现权责制度化、流程标准化、运行规范化,推出一批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穿透式的集成制度成果。完成三亚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建设城市超级大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三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为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完善城市精细化治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实体化运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坚持和完善社管平台、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五位一体”治理机制。完善“片长 网格长 12345热线”管理体制,加大电动车管理及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1.着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是狠抓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督察和省生态环保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依法依规推进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工作,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二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持续开展“两违”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巩固“无违建”示范点创建成果。围绕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面源防治,完善精细化管理机制,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臭氧(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小于12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13微克/立方米。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严格落实近岸海域生态红线保护规定,加快推进崖州湾等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行海上环卫,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9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质类别达到/优于地表水Ⅲ类)。三是加快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建设推动三亚市人才城水质净化厂、育才水质净化厂工程、岭曲-汤他水库补水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加快三亚市西水中调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农垦居供水工程的实施。建设三亚生态产业园,加快危险废物暂存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二期)建设,确保垃圾转运站建设工程按期完工。四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交通领域节能,加大电力需求侧管理,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排放强度下降0.5个百分点,推动国土绿化行动,争当降碳优等生。

2.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制体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造农林牧渔、观光旅游、生态体验等“三亚品牌”。出台《三亚市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支持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探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山长制,加快环境保护信息化,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3.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禁塑”工作,推动实现相应替代品全流程可追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终端处置项目建设,完善收运处置全链条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提升绿色建筑面积。着力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三亚市国家及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补齐乡村公共休闲绿地等短板,开展“创森”宣传,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推动三亚河湿地公园、中央公园等一批森林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获得省级森林城市授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开展“无废细胞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重点完善节排水制度建设、提升城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和工业节水指标等。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七)聚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和进出同防,提高机场、动车站等重点区域现场核酸检测能力,持续抓好学校、社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侯鸟”老人等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交通、旅游等重点行业管控。持续推动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实现全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全覆盖。

2.抓就业促增收。一是注重培育和引进创新创业型市场主体。采取措施引导新增市场主体实质运营,努力把企业注册数量转化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二是持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深入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后就业服务工作,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开展职业培训60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研究推动共同富裕。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等,吸引更多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创业,探索推进三次分配,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全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新浪创意港项目、南繁科技城项目(二期)、中心城区控规YC02-49-03项目、抱坡新城片区(北区)项目、海棠区创业人才保障项目等项目建设,新增建设临春安置区等6个安居型商品住房等项目,完成月川村棚户区改造安置区、东岸棚户区改造安置区、林旺中安置区、海棠湾藤桥及林旺二期等项目建设。2022年计划建设安居房5000套、安置房1455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1000套。推动宜居社区建设,继续推进12个老旧小区改造。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