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下设单位 > 正文

我国今年约有千万大学生就业大学教育被指脱节

发布日期:2017/11/18 19:00:23 浏览:1009

师、家长、政府都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痛恨的事。

李开复

大学应该反思

与李开复接触,最深的印象是温和。他很少用特别的语气和手势来表达某种其实已经很清晰的观点,尤其是在谈到创新工场的员工时,这种温和更像是老师对学生。也许是由内心的力量和愿望而至,因为李开复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是一个热心教育者”。

在知名企业领导人中,李开复可能是最贴近大学生的一位。他具备成为教育家的愿望和实践经验,虽然这是一种另外的经验,从实际结果逆推的反思,从作为人才需求方的思考。

如果说企业是大学这间公司的最大客户,那么李开复可能是最称职、最操心的客户。现在请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倾听来自客户的声音。

数字商业时代:创新工场中应该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吧?

李开复:年轻的大学生表现很好,很有热情,很有创新。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对新技术把握更快。还有我们的产品都是针对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大学生也会把握得更好。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投了9个项目,进展很好。在年底之前会宣布若干个项目的投资,产品也可以面世。

数字商业时代:你们怎样鼓励大学生创新?

李开复:重要的是这里有大环境,鼓励创新、鼓励、鼓励沟通,而且相对平等。这些非常有潜力的大学生,会比相对压抑、官僚体制发挥远远更大。每个人进来都会给选择,不是分配安排到某个职位。

我们和大公司有几个差别:第一,我们是平等的;第二,鼓励任何人发言,鼓励挑战任何人,包括我在内;第三,我们进来的工友有选择的权力,可以选自己爱做的事情。还有,每个人都持有未来公司的股票,有主人翁感。

数字商业时代:很多企业都在抱怨,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力不足,尤其是创新能力,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李开复:我们创新工场的都是筛选出来的中国顶尖人才,这个问题倒并不严重。当然我们也筛选了很多申请者,也认为,整体上更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见得有机会在名校名师的培养下,在宽松放权的环境下发挥潜质。整体来说,中国教育在培养基础知识上做得很好,但是在鼓励创新、培养团队意识上还有待进步。

数字商业时代:中国有很多企业开始自己办大学,你怎么看?

李开复:这些企业是希望有更好的衔接吗?如果是这样,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反思,大学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事情做好?我不会说这些企业不该办大学而批评他们。这些企业如果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课程设置得不好,那么,我觉得有问题的是大学,而不是企业。

数字商业时代:在现实中,企业可以说是大学最大的客户,而大学又被赋予了很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开复:大学应该把企业的需求当成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大学不了解就业状况,而且很多衡量指标并没有和实际需求衔接很好。我在过去也看到很多学校,尤其是非顶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问题。比如说企业不愿意招收大学生,认为这些人要花太多的时间培训,培养出来也可能会跑。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大学要负一定的责任。但话说回来,大学并不应该被改装为职业培训班,这么做太过头了。

数字商业时代:那么怎样合理地把握人才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度?

李开复:正确做法应该是,应该有少量的大学,大量的高职专科。高职专科是针对就业服务的。大学应该是少部分人上的,任何发达社会都这样。不是每一个想读大学的孩子都可以读大学。对有些人来说,去高职更好,比读一个不够格的民办大学好,比读一个没有意义的学位要好。

在真正的大学里,大部分课程还应该是通才式教育,并不是技能培训。但是我觉得在这些课程里面需要更重视就业需要的软技能,比如团队合作。

毕业之后

企业培养人才N种方式

在结束面向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全部校园招聘会后,康师傅总裁室管理部人力资源组处长赵竞手里已经收集了来自全国各所大学的数万份求职简历,她要和她的同事们一起从中筛选出80~100名“康宝宝”,作为康师傅集团储备的管理培训生。这一计划始于2008年。

从大学筛选之后,再为自己“量身定制”创新人才,正在成为众多具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共同选择。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有类似康师傅的从头培养,有外包培训的,有自己创办大学的,还有向教育提供广泛项目支援的,不一而足。

企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面对中国高等教育不足的一种无奈,我们还是能从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中发现各种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所处行业的差异。

选择何种培养方式看起来是各个企业自己的事情,但以何种方式展开却也在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发展成熟阶段。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企业决定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以何种方式培养人才。

传统企业:招聘与内训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企业总要发展,即使培养的人才没能留住给自己,也算是给社会做了贡献。”上海珈程服饰总经理王霞说,“谁来当BOSS”的店长选拔,一是为了给自己企业在扩张时期找到帮手,二是希望为整个服装行业的未来人才创新开始储备后备力量。

服装、食品等传统行业仍然存在着快速发展的机会,但面临着成本和扩张的两难:一方面需要低成本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对缺乏经验的大学生表示失望。一般而言,传统行业比较看重技能。在中国教育信息网上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所做的关于“你的企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的调查中,有75的人选择的是“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学习、钻研;有良好的融合力和沟通能力”。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则多表示“不能带来效益的大学毕业生,不管多优秀,一律不要。”

尽管这一统计没有就企业做出分类,但是我们仍旧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普通的制造业或者消费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基本停留在技能阶段。因为这一基本状况,他们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也有明显的共同特征。也因为发展的规模和成熟度不同,大部分企业并无能力支付高成本的海量筛选和大规模的内训。正如科锐国际高科技行业业务派遣经理赵炳坤所说的,“既要用低成本雇佣到人才,又要雇佣到的人能马上做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向日本、欧美企业学习,建立起一系列的人才培训计划。”

在王霞看来,目前的大学生是“两极分化”:一极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怎么着都行;另一极是特别积极向上的,特别有闯劲。“企业愿意给第二种学生机会,但这些学生经常会闯出来一头雾水,有时还比较激进,好高骛远。”王霞说,毕竟在大学里学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企业也不可能把自己当作培训基地,一部分人被淘汰掉是很正常的。

但并不是每个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都抱着抵触的情绪。康师傅则对大学招聘有着特别的兴趣。首先,康师傅通过类似“创响新生代”的创新大赛方式在中国知名高校中鼓励创新和筛选人才,提供高额奖金。在康师傅看来,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接受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训练,欠缺的只是工作经验与成为社会人必须的职场锻炼。

以类似的方式招聘和筛选出来的人才进入康师傅之后,要进行一年至一年半的专门培训,他们被称为“康宝宝”。培训的重点是细节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我们本来就是将人才作为第一战略,培养他们成为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非常值得的。”康师傅总裁室幕僚长柯元达如此表示。

柯元达所说的非常值得的前提是高额的投入。“创响新生代”活动为期五年,将花费康师傅1.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并不是很多传统企业愿意支付的,更不用说“康宝宝”的培养成本。当然,采用逐步培养而非外部招聘管理干部的方式有很多评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企业更容易倾向于内部培养。这是一种既稳妥又相对低成本的方式。

在庞大生产能力的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提升。6月20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为适应吉利集团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从今年开始,将通过吉利大学联合国内知名高校每年培养1000名研究生,为吉利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据悉,首批与吉利大学签订协议的国内院校有同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据吉利大学宣传处主任金力介绍,千人研究生计划所涉及的培养对象涵盖了企业管理、汽车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公关等各个层面,培养对象包括应届毕业生、有实践经验的历届毕业生等。“这些学生将会优先满足吉利集团的需求,如果选择去吉利集团就业,上学期间将会免费培养,如果去别的单位就业,会收取相关学习费用。”

事实上,北京吉利大学已经成为吉利集团人才培养的最大的孵化器,在吉利集团全系列人才培养体系中,还有浙江汽车技工技师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等,吉利正在实现企业高级人才从“挖”到“培养”的战略转变。它同样显示着吉利汽车已经开始了生产型向研发型企业的转变。

高科技企业:品牌与技术标准输出

擅长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与娱乐软件的欧特克有限公司,在进入中国的十余年里已累计向中国教育领域投入超过5.2亿元,并与中国的大学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欧特克还将向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价值数10亿美元的最新设计软件。”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欧特克中国研究院院长兼新加坡研究院院长黄健铭表示,今天的欧特克已经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的7所大学联合设立了卓越中心。

2009年,欧特克与中国教育部签署了一个名为《支持中国工程技术教育创新的合作备忘录》的全方位合作协议。上海是欧特克中国研究院总部,这里聚集着超过1300名研发人员,也是欧特克全球研究院中所涵盖的产品线最为全面的一个。这里的人才多半以上是来自合作的7所高校。

表面看起来这7所高校也同样为欧特克的竞争对手提供了“人才便利”。但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企业似乎都对投入教育万分积极。

赵炳坤解释,“欧美和日本的企业专门有针对大三或大四学生的授课,他们和学校合作,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和培训的机会。他们的投入往往会高于最初的收效,因为很多毕业的学生选择了别的行业或者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但是他们依然坚持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看来品牌的宣传效应已经让他们胜出了。”

与欧特克相似的是,微软、英特尔、SAP也在走这样的人才储备路线。目前,SAP已经在欧美、亚太等36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大学联盟”计划,并与700多所大学、2200多个院系合作,每年有超过15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英特尔设立了一系列面向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生支持项目,包括学生竞赛、英特尔奖学金、校园演讲活动、实习及联合培养项目和大学生技术创业计划等。此外,为了支持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IT产业需求的人才,英特尔与教育部合作,开展了“职业教育计划”,目前已与10所职业院校签署了“校企联盟、创新职教”合作备忘录。2010年2月,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获得教育部颁发的“2009年中国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对于微软和英特尔这样的巨型公司来说,输出教育、输出品牌以及输出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康师傅

再造创新人才

或许在某一天,街头不但有ATM机,更有一台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面饼与各种调料包的方便面自动贩卖机,吃随意自由组合的方便面,这绝对不是假想。有18年方便面生产历史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康师傅)在日前举办的“创响新生代”决赛上已经收到了这样的提案。

2009年10月,康师傅宣布投入1.8亿元人民币,推出为期五年的世界名校奖学金计划,而“创响新生代”便由此衍生,自2010年1月开始,历时半年,6月刚刚落下帷幕。泡面自动贩卖机只是近300份提案的其中之一,而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也让康师傅吃惊。“学生们的创新方案让我们感到惊喜,这些提案会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康师傅总裁室幕僚长柯元达对本刊记者表示。

康师傅的一次创新活动却让参赛者小王重新审视自己。五名队员来自不同地区,这让小王体会到团队合作与各自为伍的区别。“我们最初开始的时候总吵架,都觉得自己的创意要优于其他人,慢慢地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开始学着将大家的想法进行整合。最终进入了决赛。”不过让小王略感遗憾的是他们的提案最终没有获奖,“其实这没什么,我们这几个月的收获要比获奖还重要,团队合作才是创新的最根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