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旅游景点 > 正文

从5A级景区的无废实践看海南生态保护:人与美景的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2023/5/30 14:54:55 浏览:38

来源时间为:2023-01-05

5月2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的滨海码头乘坐约30分钟的轮船,就能抵达有着白沙滩、碧椰林、玻璃海的蜈支洲岛。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绿化部经理蒋祥玉和同事正驾驶环岛电瓶车,载着游客欣赏着海岛奇险的礁石。视野之内突然出现一只废弃的口罩,蒋祥玉熄火下车,拿出垃圾钳,再自然不过地将垃圾捡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

“这是我们岛上工作人员习以为常的一份‘清洁员’责任,不管在哪里、在做什么,只要看到有垃圾就会随手捡起来。”蒋祥玉这一趟,捡到了口罩、矿泉水瓶,甚至还有一张身份证:“哟,是位‘60后’游客!”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的“碳”路中国——生态文化采风活动来到海南三亚蜈支洲岛。这里凭借优质的海洋生态环境、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获得了众多游客的青睐。美丽背后,这个国家5A级景区的“无废试验”,已进行了近3年。

资料图:游客纷纷登陆蜈支洲岛区。记者王晓斌摄

“无废景区”的海岛样板

细腻的银沙铺撒成一弯玉带状,玻璃般的海水明澈见底。在以旅游行业为支柱行业的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是一抹清丽的亮色。大量的游客等流动人口循季而来,也带来了固体废物产生量淡旺季潮汐性波动的问题。

4月底的蜈支洲岛上,每天的客流量在12000-13000人左右,以每人每天平均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计算,每天将产生生活垃圾12-13吨左右。据介绍,蜈支洲岛淡季时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在3-5吨,到旅游旺季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则在18吨左右,其间差距能达到五倍以上,对旅游淡旺季生活垃圾前端产生和后端处置的平衡提出极大挑战。

在建设初期,蜈支洲岛景区便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景区协调发展的绿色模式。宏大的模式运作到景区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最基础的便是要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起。

据统计,景区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4000吨,分拣出可回收物约120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19点,4-5位垃圾车司机将分片区对景区内垃圾桶内垃圾进行流动收集,并拉运到岛上垃圾处理厂指定的区域。

在生活垃圾分拣站,环卫工人按时熟练地进行着分类:有害的放进危险废物暂存间,可回收的集中定期处理,再生资源回收率已经达到30。

岛上垃圾的另外一大部分是餐厨垃圾,主要来源于岛上酒店的257个客房,以及餐饮商户、员工餐等。厨余垃圾的产生量在每天5吨左右,需要经过各营业点服务人员和餐厨垃圾房内工作人员的两次分拣,分离出餐巾纸、贝壳、金属等废物,再下岛交由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对于海岛型景区,“岛”和“海”的保护缺一不可。除了有专人会对整个岛屿沿线、周边海域的渔网、塑料制品等进行清理工作,践行“多一名潜水员,就多了一位海洋守护者”的理念,景区也严格要求游客不能触碰珊瑚、丢弃垃圾,并鼓励游客主动捡拾海洋垃圾。

这一切的举措,都是基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海南省“双碳”战略安排和“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在2021年5月,三亚蜈支洲岛景区与专业的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研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启动碳达峰研究和行动方案编制项目,成为海南省首个启动碳达峰研究计划的景区。

在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与长期的科学研究下,三亚蜈支洲岛景区将逐步建立景区碳排放达峰预测模型,分析景区实现碳排放达峰实施路径,最终形成景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推动海南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高质量建设海南“碳中和岛”贡献力量。

蜈支洲岛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记者左宇坤摄

“无废城市”的三亚答卷

在2020年,蜈支洲岛旅游区成为三亚首批“无废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单位之前,2019年,三亚已进入全国首批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成为海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2022年1月14日,三亚印发了《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形成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三亚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串联西岛、蜈支洲岛、鹿回头风景区、亚龙湾等点位,三亚持续推进无废海岛旅游,加强策划精品路线、大众活动、消费场景等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无废环保”文化旅游形象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在三亚市副市长周燕华看来,建设“无废城市”,三亚的经验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固体废物多元共治格局。

绿色足迹已覆盖这座城市的每个生活角落,包括大力发展绿色旅游,落实“双碳”目标;坚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生活,引领低碳无废酒店建设;打造低碳旅游餐饮、低碳农贸市场等等。

跳出旅游资源的框架,三亚站在更高的角度谋划了更多无废基地示范项目,包括无废机场、无废景区、无废酒店、无废园区、无废社区、无废岛屿、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实现“无废”打卡和理念传播,高质高效打造对外宣传、展览、示范的新窗口。

据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市将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先行试验区实施路径,守住固体废物无害化安全底线,创造三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模式。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生态三亚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围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的重点方向,三亚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坚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之路。

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布局规划三亚的绿色低碳产业,合理引进适应自贸港建设的新产业项目,并逐步做好已有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三亚的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南文昌淇水湾旅游度假综合体屋顶上的光伏板。记者左宇坤摄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