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百姓生活 > 正文

市民晒幸福:咱要的就是这份坦然

发布日期:2016/12/10 1:08:36 浏览:907

点击图片进入三亚双修专题

三亚摄像

短短1年多时间,三亚的生态公园从1个增加到7个。南国都市报记者李小岗刘孙谋摄

抱坡村村民吉辉

以前,我家面向抱坡岭山体的那一侧,窗户常年不敢开。现在,山脚下的空气真好,抬头望过去都是绿树,心情舒畅。

废旧矿山抱坡岭重穿“绿衣”,把好空气还给村民

他用这样的方式打开每一天:

随时随地深呼吸

12月的三亚,温暖依旧。拉开窗户,迎进晨光和微风,伴着满目翠绿,伸伸懒腰再来几次深呼吸。这是吉阳区抱坡村委会抱坡村村民吉辉“打开”每一天的方式。

抱坡村依抱坡岭山脚而建,吉辉的家离抱坡岭只有两、三百米。时间倒回40多年前,吉辉童年的美好回忆许多与抱坡岭有关。“山上到处是大树,很多野果,还有装满奇形怪状石头的‘仙人洞’。”吉辉说,这种原生态的美好,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采矿开发戛然而止。大片山体被挖得光秃秃,东边山岭甚至被掏空。后来,采矿停止了,留下废弃矿坑,山体裸露面积达6万平方米,失去了植被的屏障,灰尘随风“袭”向村庄,让呼吸和开窗成了周边村庄一件“奢侈”的事。

飞扬的灰尘不只困扰着村民的生活,对生产也造成了直接影响。山脚下种的芒果和蔬菜长成了“残次品”。蔬菜种几个月都长不大,在地里黄黄蔫蔫的。

“双修”给抱坡岭带来了生机,也将清新空气重新“还”给了周边村庄。2015年2月,抱坡岭废弃石灰岩矿山治理修复工程启动。

如今的抱坡岭,打赢了“秃头山”翻身仗,重披“绿衣裳”。不再突兀出现在三亚绕城高速旁边,而是与其他山岭融合成了山城相连的生态轴带。

再次走进抱坡村,家家户户门窗大开,椰子、槟榔树挺拔生长,结了硕大的果实。“治理后,灰尘很少了,空气好了,呼吸更畅快,住得也舒服。”吉辉说。

城变印记

抱坡岭山体治理的成功经验将惠及更多废弃矿山。三亚出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将分期治理全市55个废弃矿山,让105.41万平方米受损山体焕发生机。

南国都市报记者孙学新)

土生土长的三亚人吴四海

开发商建房子把山挖了个大坑,现在好不容易又恢复了,环保生态战胜了房地产,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想不到。今后我们会被公园环绕,那么多公园,都不知道逛哪个好了!

他6年前重回三亚,感慨公园绿地由多变少又变多

吴四海的“烦恼”:

公园多得不知逛哪个

今年50岁的吴四海是土生土长的三亚人,2010年在广东生活了5年的他回到三亚。

“以前市区面积不大,旁边都是山,郁郁葱葱,看上去非常漂亮,后来一些绿地被用来建房子,很可惜。”吴四海回忆,他以前在农场工作,经常跟朋友到旁边的山上散步,或者到河边钓鱼,不知什么时候,他们休闲的地方被一整片混凝土建筑代替。吴四海只能和朋友们散步的地方撤到了三亚河两边,由于人越来越多,每天晚上三亚河两侧熙熙攘攘,有的人还占用大片地方跳广场舞。

“三亚发展很快,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了,但供休闲娱乐的公园没有增加,幸福感一下子就降低了。”吴四海说,不过,随着“双修”的推进,三亚变了,他有点“意想不到”。

位于凤凰路和海螺路交汇处的临岭山脚下,前两年被房地产开发商铲掉绿树花草,山对面的一块地也着手建酒店式公寓……三亚及时叫停了房地产项目,保护了自然生态。

“以前我经常来这里,这里是一个完整的山,后来开发商建房子把山挖了个大坑,现在好不容易恢复好了,环保生态战胜了房地产。”吴四海激动地说。

吴四海靠打散工生活,最近负责给三亚一些公园绿地施肥浇水,他为自己能保护三亚生态环境出点力感到骄傲。

2015年破坏生态的房地产项目因“双修”被叫停,今年5月三亚通过“生态修复”建成市民果园,得到广大市民点赞。“双修”过程中,三亚不惜代价腾绿地,1个公园增加到7个公园,真正实现了还绿于民的承诺。

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

三亚摄像

三亚市第十小学校园内一块荒地如今成了“海绵花园”。南国都市报记者刘孙谋摄

五年级学生唐慧琳

“那时候,这里有时扔着垃圾,有时有很多积水,虽然是一块空地,遇到暴雨还会泥泞不堪。如今变身“雨水花园”,成了我和小伙伴们新的活动乐园。

昔日校园荒地如今变身“雨水花园”

“海绵校园”新乐园

唐慧琳是三亚市第十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自从来这里上学后,唐慧琳和小伙伴们一直都为下课后到哪里玩苦恼。去年,随着三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第十小学校园内一块荒地作为“海绵校园”试点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学校绿化用水问题,还为唐慧琳和她的小伙伴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乐园。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唐慧琳和小伙伴们立刻冲出教室,抓紧短暂的休息时间,到教学楼下的“雨水花园”里看个究竟。

“雨水花园”里有凤凰木、芒果树、长叶马府油等植物,花枝招展,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块荒地。

“那时候,这里有时扔着垃圾,有时有很多积水,虽然是一块空地,遇到暴雨还会泥泞不堪,因为有垃圾,我们经常还要过来打扫卫生。”唐慧琳说道。

和唐慧琳一样,很多学生认为校园内缺少一个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的场所,课余时间经常只能踢踢毽子或做其他小游戏来打发时间。然而,面对这块空地,学校没有想好一个建设方案,也只能让它荒着。

“现在,这么多花草树木形成一个‘雨水花园’,我们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可以学习自然知识,而且还能把雨水循环利用,真是一举多得。”四年级学生董必莹开心地说。

唐慧琳告诉记者,在花园里面观察植物生长,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整个校园也充满生机,“雨水花园”如今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快乐天地。他们可以在趣味豆石上你追我赶,到小池塘喂喂小乌龟,还可以和同学比比看谁认得的植物品种更多……

城市印记

三亚将城市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注重恢复生态滞、净、用能力,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第十小学雨水花园及校园是三亚市首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也是第一个海绵项目建设校园。

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

赵德胜海润路上的市民

打12345这个管用啊!不管反映大事还是小事,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复!以前打好久才有人接电话,反映的问题也经常没有下文,再后来就接得快些,如今则是响三声必接。

下盘棋的工夫

家门口的“垃圾山”没了

57岁的赵德胜家住三亚市海润路,习惯午饭后在家附近溜达一圈。12月6日中午,当赵德胜经过桃花岛小区南墙外时,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他皱起了眉头。“垃圾乱扔,真叫人闹心!”看着一地狼藉的“垃圾山”,赵德胜随手掏出手机,按下了熟悉的号码——12345。

嘟、嘟、嘟……不到3秒,电话那头便传来一阵清脆的女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我反映个情况……”赵德胜一边向对方描述着现场的情况,一边抬起手臂瞥了一眼手表——时间是14时54分。挂掉电话,赵德胜继续沿着小巷溜达,碰到两个老伙计在路边下围棋,他立马加入了“战局”。

6分钟后,当赵德胜落下第一颗黑棋时,天涯区城管局的办公室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有市民反映……,请尽快核实处理!”14分钟后,三亚市天涯区环卫所接到城管转来的电话,几名环卫工人拿起清洁工具,匆匆赶赴现场。此刻,赵德胜棋战正酣。

自从2年前从单位退休,赵德胜便养成了午后出门遛弯的习惯,渐渐也落下了爱管闲事的“毛病”。小巷里的污水堵塞、路边的垃圾堆积、街头的电线乱搭……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他瞧见哪儿“不顺眼”,都会第一时间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打这个管用啊!不管反映大事还是小事,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复!”在赵德胜的印象里,刚开始打好久才有人接电话,反映的问题也经常没有下文,再后来就接得快些,如今则是“响三声必接”。

眼瞅着棋局陷入僵局迟迟不能化解,赵德胜决定抽身回家,顺着窄窄的巷道往北,经过桃花岛小区南墙外时,发现刚才堆积如山的垃圾早已没了踪迹。正当赵德胜准备感叹一番时,电话突然响起,来电的正是“12345”。“我已经看到了,垃圾被清走了,谢谢你们!”还未等话务员说话,他便兴奋地开了口。

电话挂断,赵德胜再次瞥了一眼手表,时间显示为18时27分。

城市印记

三亚并线运行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将多方高效力量汇入一根电话线中,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三亚“双修”建设,为市民游客排忧解难,获得一片点赞。

南国都市报记者李梦瑶)

三亚摄像

三亚市政府二办立体停车楼。南国都市报记者李小岗刘孙谋

三亚市民黄世娥

“立体停车楼不仅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让爱车免受暴晒,是一件惠民工程。”

找车位不用兜兜转转不怕烈日“烤”验

“空中”也能停车啦

“以前每次去政府二办办事,我宁愿打的也不开车。”但最近市民黄世娥发现,高7层的市政二办停车楼即将启用,这对于常常出门办事的她来说,方便得不是一点点。“以后无论是到政府二办上班、办事的市民,还是附近商家的顾客,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黄世娥说,因开车经常找不到车位,只好骑电动车顶烈日或者打的去办事,这个停车楼的建成将解决她多年面临的尴尬。

位于三亚市河西路的市政府第二办公楼前,不仅是政府办公集中地,也是一片商贸中心,附近的餐饮、娱乐等非常发达。但无论是商家还是顾客,都有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停车太难了。

黄世娥是土生土长的三亚人,由于工作需要,她隔三差五就要到三亚市政府二办办事,每次去那里停车,就只有“头疼”两个字。“附近转好几圈都找不到一个车位是经常的事。”黄世娥说,因为受尽停车难的苦处,她为此专门买了辆电动车。

但三亚的阳光实在太烈了,天,头上的烈日对骑电动车出门的黄世娥又是一大“烤”验,所以黄世娥到政府二办或者比较繁华路段单位办事,常在是骑电动车还是开汽车之间左右为难。年初,从得知市政府二办立体停车楼要建设开始,黄世娥就一直打听进展。她高兴地说:“立体停车楼不仅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让爱车免受暴晒,是一件惠民工程。”

这栋新建的立体停车楼共7层(其中首层架空),设置车位数440个(机动车388个、非机动车52个)。停车楼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保留一楼树木,楼顶可以设市民活动场所。

城变印记

2015年8月,三亚下定决心由政府投资建设7座立体停车楼,为城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