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旅游景点 > 正文

舆情监测中心-三亚到云南旅游

发布日期:2015/12/25 8:27:46 浏览:422

一、舆情综述


10月10日,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广西桂林设立旅游警察开展专项执法,云南也宣布将在全省设立旅游警察。三地接连设立旅游警察,令舆论关注度短期内飙升,激发舆论讨论热情,有舆论对此举表示赞誉,认为“旅游警察”是一种积极尝试,应在热门旅游城市推广;但也有舆论声音指责设立“旅游警察”是“多此一举”、“低效化的制度补丁”。“旅游警察”缘何引发大范围关注?公安机关如何才能有效规避舆论质疑?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梳理“旅游警察”相关舆情,归纳分析舆论观点,总结相关经验,以期对政法机关有所助益。


?


二、舆情事件


?


三亚到云南旅游

?


1.舆情起始:三亚首设“旅游警察”


10月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称,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设立全国首支旅游警察支队,国庆期间,该支队已进驻三亚市民游客中心。当天,相关报道被转载93次,网易网转载的相关报道有2781名网民参与讨论,舆情开始发酵。


3日,新华社、《海南日报》等媒体追踪报道称,今年1月,三亚市公安局向省公安厅提出设立旅游警察支队的请示,8月3日获得批复同意,9月6日首支旅游警察支队筹备组成立。报道还称,该旅游警察支队为副处级机构,下设综合保障、侦查、业务指导、市场秩序管理4个正科级大队,核定编制22名。主要职责是专职维护三亚市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负责办理社会影响重大、涉及侵害旅游活动参与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联合旅游、工商、交通等职能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等工作。


8日,《人民日报》刊发民生调查报道《黄金周,三亚这样治宰客》,称三亚设置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随时随地办案。相关报道被转载480余次,媒体关注度持续走高。


10日,人民网报道称,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正式挂牌成立。当天,相关报道被转载145次。众多媒体刊发评论文章,讨论设置“旅游警察”的必要性、该制度如何保障等,舆情热度持续攀升。


?


2.舆情起伏:桂林设旅游警察支队


紧随三亚,同是旅游名城的桂林也宣布设立旅游警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0月24日,《南国早报》报道称,桂林市23日召开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大行动动员会,决心整治旅游市场严重损害游客权益的突出问题,其中重点提及将设立桂林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新华网、《广西日报》等媒体也对此事进行报道,当日相关报道累计获转载113次,再度推高“旅游警察”的舆情热度。


?


3.舆情高潮:云南组建旅游警察队伍


就在网民热议桂林、三亚两地设立旅游警察支队之际,新华社10月25日报道称,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云南省省长陈豪表示,云南省将加快组建云南省旅游警察总队,地州市旅游警察支队,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树立云南旅游良好形象。由于“旅游警察”的报道不断增加,舆情达到高潮。


在表态一个月后,云南关于旅游警察的调研活动陆续展开。11月27日,《云南信息报》报道称,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联合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等9部门于11月25日至30日期间,赴昆明、红河等11州市,就如何组建省旅游警察队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


?


4.舆情反复:旅游警察成果展示及思考


进入10月底,媒体陆续刊发三亚旅游警察成立以来在整治旅游市场取得的成果。10月30日,中国新闻网率先报道称,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挂牌后,已查处涉旅案件46起。


11月21日,《大众日报》以《“警察来了,黑导游老实多了”——中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成立月余办案52起,三亚经验:“在证据充分时果断出击”》为题,总结报道三亚旅游警察支队的成果及经验。报道指出,仅一个多月,各地旅游城市纷纷前去考察学习。


11月24日,《工人日报》报道称,“旅游警察”亮剑三亚获点赞。三亚旅游警察共查处散发虚假旅游传单、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倒卖景区门票等涉旅治安案件50起,行政拘留52人,侦破刑事案件1宗,刑事拘留5人。报道还称,针对辖区派出所民警负有相关职能,为何还要专门成立旅游警察支队等疑问,三亚市公安局副局长进行释疑,表示旅游警察只会强化其他部门的职责,不会弱化。“如遇到没有资质的车辆接送游客,说好是这个点,结果送到了别的景点,那就意味着整条旅游线都有问题,对于类似情况,其他部门处理较为棘手,旅游警察则可以突破。”


?


三、舆情解析


?


1.背景:旅游纠纷事件频发


“旅游警察”大热,与云南黑导游、三亚宰客等旅游纠纷事件频发这一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尤其是今年国庆黄金周“青岛天价虾”事件被曝光后,公众对旅游市场的不满和诟病再度达到顶点。而从设立旅游警察的目的来看,执法者的目的与公众的期待是一致的,因而引发舆论热议就在情理之中。


?


2.创新性:“旅游警察”属新事物


公众对新鲜事物往往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讨论。虽然旅游警察的职责并不新颖,但“旅游警察”这一名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确是首次听闻。纵观三亚、云南设立旅游警察的相关报道发现,标题、导语中都会贯以“云南省将是我国首个全面设立旅游警察的省份”、“中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的称谓,“首个”、“第一”、“先河”等标签是引发舆论持续关注的重要原因。


此外,出于媒体本能,对于具有创新性新事物的报道力度也会有所增加,对“旅游警察”的报道中,除常规的建章立制、人员配备、工作职责、执法成果外,还集中报道了专家意见、国外经验、舆论态度等延伸议题。内容多元、角度发散都为舆论讨论提供信息基础。


?


3.连续性:报道持续时间长


从10月初至11月末,关于“旅游警察”的报道从未间断,虽然内容有所重叠,但每个阶段仍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具体来看,10月初,新闻报道侧重三亚旅游警察支队本身;十一“黄金周”后,整治旅游市场具体案件频繁见诸报端;10月下旬,桂林、云南设立旅游警察再度受到热议,三亚旅游警察支队执法成果的报道相继刊发;11月,媒体综合三地旅游警察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的报道。


在长达近两个月时间内,关于“旅游警察”的信息不断累积,形成了“轰炸式”的信息输出模式,使得传播面不断扩大,知晓度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反映在舆论场中,就是参与率快速增长。


?


4.争论性:观点交锋形成话题


关于“旅游警察”的评论,各方观点可谓是“百花齐放”。之所以形成观点交锋,主要是媒体评论及专家观点的助推作用。媒体评论文章不仅仅是支持与否定的二元观点对立,还包括可行性强的建议意见和值得推敲的理性观点;而部分专家学者如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李光、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等,均针对旅游警察的设置必要性、可推广性等内容表达观点。正是这些内容的集中出现,为公众讨论设置议题,百家争鸣之势促使舆情不断升温,话题受关注度不断提升。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5年第45期)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