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下设单位 > 正文

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国际化精品城市-三亚市建设局

发布日期:2015/12/29 13:55:59 浏览:356

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国际化精品城市

五种理念与三亚的想象力

三亚市社科联主席,三亚学院校长、党委书记陆丹

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这是抓住了中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如果说创新、协调、开放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追赶目标的基本经验总结,那么绿色、共享则是我们历久弥新的儒学文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古今交汇的基本价值遵循。在今天中国所处的一个发展关键当口,这五个理念无疑是我们面对经济新常态迎难而上、根植优势的“定海神针”。三亚市虽地处边陲,也一样富有现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底子薄,跳跃大,看似处于现代化发展的边缘,却不时展现引领风尚的现代化的中心才有的跃动。当前,三亚市开展“双修双城”,立志建设国际化精品城市,以五种理念引领,既筑牢基础,又畅发想象,定能实现一个美丽、美好的三亚梦。

“一芽之发,渐成千章之木,一卵之化,积为吞舟之鱼”。三十年前,处于中国工业化边缘、世界工业化更边缘的三亚人民从享受天涯浪漫的偶至游客那里萌发建设旅游城市的梦想,何曾敢断定不过一个小渔村的骨架竟能衍成今日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规模?三亚的发展,固然有卓越领导者的设计成分,但根底还是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千千万万显在和潜在的新老三亚人心中的产生、发芽、长干、结实。这才是六十多年来、三十多年来实现中国现代化进步的创新经验的本义。创新、协调、开放本就是一体之三面,缺一而不可。三亚在今天要克服工业化积累匮乏带来的几块短板,诸如生产生活方式惰性、城市化基础设施不配套产生的修补和建设难题、现代教育晚发出现的中端人才软肋、观念不领先动作慢半拍等等,要实现国际化精品城市的建设目标,要诣还是在从激活和激发广大三亚干部和群众的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入手,以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上的未来交通枢纽来打造开放的时空,以扶植“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现代旅游全产业链来形成协调发展能力,在开放和协调中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活力和成果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成长的烦恼,对于三亚这个色调需控、容量有限的基础薄弱城市来说更是如此。绿色、共享无疑要成为每个三亚人牢固树立的价值理念。对于三亚来说,良好的自然生态、汉黎回苗各民族的共生,一直是三亚人民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时甚至要以某种与生俱来的闲适方式来加以营护的状态。所以,在现代化发展中开发和营护好三亚的地方文化,无疑会使我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天地施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进”。今年以来,习总书记已三次在公开场合引用《易经》中的这句“凡益之道,与时偕进”,是仁民爱物式的共享发展。三亚有志向有底气要做这样的排头兵。

加快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转型发展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长、博士武耀廷

在琼州学院基础上创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省对南海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标志着我国省级行政区授权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海南省,有了自己的海洋类高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围绕这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学校向国际化、开放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的热带海洋大学转型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海南旅游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加快热带海洋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建设“海洋、旅游、民族、生态”等学科专业。为南海综合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三亚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撑。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服务地方建设。学校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统筹处理好学校转型发展中规模、结构、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为“大三亚”一体化旅游经济圈发展服务。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学校根据生态立省的目标要求,围绕三亚“双修”、“双城”建设,在建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海洋文明教育,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出贡献。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加强与东盟合作。学校以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为平台,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教育、科技、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架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友谊互信的桥梁。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学校积极构建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协同办学机制,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以三亚为核心的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政产学研用”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热带海洋人才,全面提高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旅游精品城市建设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深入谋划三亚“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任务,推动三亚建设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提供了行动指南。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率先发展新动力。按一产“增效调优”,二产“集中做强”,三产“转型跨越”的思路,打造三亚经济升级版。一方面,要把有基础、有优势的旅游业、热带农业等传统产业巩固发展好,同时着力培育发展互联网 、会展业等新兴产业,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凤凰岛邮轮母港等14个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实现产业集约、集聚、高效地发展。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构筑均衡融合新格局。以“多规合一”为统领,把“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加紧构筑“一心两翼”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统筹推进“五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展现生态三亚新形象。全力推进“双修”“双城”试点工作,修复海岸线、河岸线、山体和水系、湿地等,加强河流污水排放整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全面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服务业开放,推动三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选之地。按照“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同步”的原则,加快建设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开创文明和谐新局面。扎实开展“文明大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完成北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任务,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教育文体卫生事业,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幸福感。

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精品城市建设

三亚市社科联副主席、三亚市委党校副校长李泽敏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进行国际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精品城市建设涵盖诸多要素,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我们应当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精品城市建设。

绿色发展首先是观念的变革。绿色发展不仅仅指能源效率问题,不仅仅要求保护生态,它包括生态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诸多内涵。绿色发展不仅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相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它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模式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悖论。我们应当通过宣传、会议、培训等各种方式将发展理念深深地植入全体市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心中,以观念的变革带来行动上的自觉。

绿色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要根据三亚的实际情况完善一系列制度体系。如领导干部绿色发展指标考核制度、绿色产业发展激励机制、绿色公共交通发展激励政策;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节能减排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严格的湿地、绿地、森林保护制度等等,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和抑制作用,为三亚的绿色发展护航。

绿色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绿色发展,既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引领,更需要各级干部的奋力作为,需要各行各业的积极投入,还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比如从政府层面来讲,就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这条主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个人层面来讲,转变生活方式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这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购买消费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真正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

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地谋求绿色发展,一个以绿色为厚重底色的国际热带旅游精品城市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三亚市社科联副调研员文海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完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建设小康决胜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市社科界要努力解读、深研、宣传,出思想、出理论、出智慧,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一、以五中全会“创新”理念,创建工作新载体。市社科联如何将全市社科人才盘活起来,壮大起来,作用发挥起来,谋发展、搞科研、促普及、管学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市社科联将着手载体创新,在全市创建3个社科普及基地、与学会联合创建国学堂等。

二、以五中全会“协调”理念,强化纵向横向联系。纵向继续保持与省社科联、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联系,提高执行力。横向继续保持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等的共商、共建、共享成果,致力“智库联盟”打造。

三、以五中全会“绿色”理念,继续探讨三亚绿色崛起路径。市社科联曾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与本土社科工作者共同探讨并编辑出版《海南绿色崛起论坛论文集》和《海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三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决策参考、智力支撑。

四、以五中全会“开放”理念,加强三亚社科界合作平台建设。以开放跟进的心态,在课题立项上,着重研究三亚“双修”“双城”工作、重点项目推进、精品城市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下做好服务支点和跨境、跨界、跨区域合作研究,为三亚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五、以五中全会“共享”理念,扩大社科成果。继续办好“天涯讲坛”,让社会各界人士共享专家、学者的智慧;精耕细作创办社科普及基地,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社科知识;继续编辑出版系列论文集,让广大读者共享专家学者学术成果。

拓展旅游战略空间建设国际化精品城市

三亚市社科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祥项

三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斐然,产业地位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十三五”期间,三亚旅游业必须在产业空间、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和制度空间等方面进行战略拓展。

一、在产业空间拓展方面,实施“旅游 ”的大旅游战略

以“旅游 X”为主要模式,推动“旅游 房地产”、“旅游 健康养生”、“旅游 文化创意”、“旅游 体育运动”、“旅游 会奖展览”、“旅游 商贸商务”、“旅游 海洋业”、“旅游 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美好三亚幸福天涯”升级版。

二、在地理空间拓展方面,实施“三亚 ”的大三亚战略

整合优化三亚及周边市县的产业布局,挖掘“山 海”旅游发展空间,推进“大三亚旅游圈”建设,形成以三亚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充分释放“大三亚”旅游发展的空间势能。逐步把三亚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的战略支点和国际丝路游客集散中心。

三、在文化空间拓展方面,实施“文化 ”的大创意战略

树立本土文化资源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理念,建立普查制度、红线制度和监控制度,切实保护热带雨林文化、海洋生态文化、黎族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旅游发展的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发出热带岛屿文化体验点和体验带。促进中外文化在三亚交流与融合。

四、在制度空间拓展方面,实施“政策 ”的大特区战略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很多领域创造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尤其是在三亚这个国际性滨海度假旅游精品城市,可以进一步发挥特区优势,以破为立,全面梳理事关旅游产业发展大计的制度障碍、体制瓶颈和机制顽疾。率先在应对大众度假旅游消费需求和散客时代对可进入性、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探索一条新常态形势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阳光产业

三亚市吉阳区政府副调研员邢福师

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富裕先进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乡村。如何保护我们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又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何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我们美丽乡村示范点地区和周边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我们应努力探索和研究解决的热点课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建设规划先行

借助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我们提出了打造吉阳版图上一条“美丽乡村带”和一条“美丽乡村路”的构想。以中廖、六盘两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为中心,辐射相邻的大茅、罗蓬、红花、落笔、抱坡、南丁和博后总共9个村庄。在对两个示范点村庄制定高规格的建设规划和质量管控体系前提下,也对周边每个村庄分别制定各自的村庄建设规划。采取“重点规划,统筹整体,重点发展,辐射周边”的方式,首先创建中廖、六盘两个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然后沿着美丽乡村“一带一路”的经济区域不断扩大建设范围。

二、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产业支撑,创新发展模式

中廖村,环境优美,是一个纯黎族村庄,也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要以“大脚革命”的理念和思维为引领,以“双修”、“双城”、海绵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把中廖村打造成自然积存、自然过滤、自然净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宜居、民居特色、农旅融合、休闲体验、村容整洁、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典范。六盘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集“山、水、田、林”自然资源于一身。在遵循自然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以大手笔,进行系统地改造;同时,紧紧依托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充分挖掘跟当地民风民俗相关的内容,融入黎族文化元素,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经营模式,走一条既与亚龙湾景区产业互补,又与旅游紧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有序进退

三亚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任熙德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国企改革发展明确提出分类推进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结合我市实际,如何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是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增强正常经营企业活力

增强正常经营国有企业活力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化手段,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化企业开放发展,促进资源优势与资本优势有效结合。一是坚持产权多元化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坚持政企、政资分开。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等公共管理职能。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从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改革动力和企业家创造力。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使国有资本聚集到三亚市的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提供公共产品等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承担市政府大项目、大服务中调整创新、转型升级,实现资本规模扩大和运营效率提高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妥善处置改制关闭企业退出

在劣势企业改制关闭退出职工安置工作完成后,集中解决改制关闭退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市国资委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尽快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在职工安置完成后,对改制关闭企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制定资产处置方案,按照“先行注销一批”、“处置一批”、“整合一批”、“集中托管一批”的原则,分类完成关闭退出企业的资产处置工作,资产处置收益纳入国有资本统筹安排使用,妥善进行分流安置。以“双修”“双城”为契机,推动国有企业棚改项目取得实际性进展,市国资委通过引进合作方参与企业改制关闭退出的方式,合作开发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的保障性住房项目22个,其中已建项目9个,在建项目6个,拟建项目7个,保障性住房约2658套。

生活垃圾处理应遵循循环经济基本原则

三亚市社会主义学院专职副院长魏惠琴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在2015三亚·财经国际论坛说过,当前三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三亚正在全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为了加快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让三亚更加美丽静谧,三亚的生活垃圾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循环经济基本原则。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资源化处理。并要求“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废工程垃圾等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管理应遵循循环经济理念,首先是实行源头减量,尽可能少产生生活垃圾(减量化);其次是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尽可能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其中包括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处理(资源化);最后是对剩余物进行填埋处置(无害化)。

早在08年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立和完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率

2011年,国内首部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法规--《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暂行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提出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区域,应当按照分类类别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德国1994年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明确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其基本原则为“避免(预防),再利用,处置”。

因此,三亚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如德国、台湾、广州等有过成功推行的地区,制定适合三亚市情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管理体系将是当务之急。暨制定《三亚城市生活垃圾暂行管理规定》《三亚市循环经济和废物法》为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加快建设国际化的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而添砖加瓦。

网友评论_
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