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下设单位 > 正文

2014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6/5/31 18:14:14 浏览:893

三亚市传输局,2014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国民经济统计公报、2014年经济会议公报、2014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4中国经济发展趋势、2014经济发展趋势、2014年经济发展思路、2014年经济发展形势、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三亚市传输局。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举措,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4.38亿元(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1.92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67.84亿元,增长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4872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8933美元,比上年增长4.0。

三亚市传输局

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7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3个保险分支机构进驻,中信银行三亚分行获批开业。出台了专业化特色产业园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园设立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三亚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已有8家企业挂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创意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吸引赛伯乐智慧通信科技园、中国电子海棠湾信息安全产业园、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德国医疗公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南繁新基地等重要项目落户,三亚百泰纳米生物科技研发基地实现投产,中兴通讯、用友软件稳步发展,省动漫产业基地新引进19家企业,“三亚云港”已经启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20.3:66.2,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8.4。

财政收支。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67.13亿元,增长14.4;非税收收入10.64亿元,增长20.6。税收收入中,主体税种营业税20.77亿元,下降5.5;企业所得税7.93亿元,增长13.7;“营改增”政策带动增值税增长65.8,个人所得税增长23.5,土地增值税增长46.5,房产税增长34.4。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04.86亿元,增长18.6。其中教育、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2.2、17.1、11.8、12.5、12.7。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类上涨4.0;居住类上涨5.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衣着类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6;烟酒类涨幅上年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6。

三亚市传输局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506人,比上年增长0.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20人,下降0.4。失业人员再就业3824人,下降2.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0人,增长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与上年持平。

二、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四个新设区已挂牌成立。科学配置区级机构职能,初步下放给区一级行政审批事项54大项、117小项,管理服务事项94小项,并从市级划转200名行政编制和人员到新设各区。按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认真制定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继续开展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减幅达到58.6。建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审批时限由900多天减少到200天左右。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设立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平台。建立三亚农户征信系统,继续开展农民小额贷款发放和贴息工作。加快解决85家关闭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市公交集团、水务集团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成立了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优质企业参与市属国企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外开放。获批试行扩大游艇开放水域,为游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航油保税政策落地实施,增强了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力。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的重大国事活动、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第五届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第三届三亚国际财经论坛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三亚国际化形象。精心组织参与“泛珠大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011万美元,新签项目合同11个。全市外贸进出口额407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3.0。其中,进口2057万美元,下降75.6;出口2020美元,下降69.6。

三、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54.35亿元,增长5.6;林业2.29亿元,下降7.5;牧业总产值8.11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17.69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3亿元,增长8.9。

三亚市传输局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7.11亿元,下降1.2;重工业58.00亿元,增长3.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22.25亿元,增长6.7;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35.95亿元,增长0.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增长6.6;其他企业实现产值2.79亿元,增长1.6。从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看,以水泥生产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6,占总产值的4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6,占规模总产值的31.3。

三亚市传输局

建筑业。全市完成建安工程投资4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6.96亿元,增长15.0。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8家,全年签订合同42.60亿元,下降23.3;实现产值24.40亿元,下降26.0。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0.02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249.54亿元,增长13.1。从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432.75亿元,增长32.2;安装工程投资41.31亿元,下降7.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5.47亿元,下降13.2;其他费用投资150.02亿元,增长3.5。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80亿元,增长55.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5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2.23亿元,增长20.6,占总投资的94.1。

表4:201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产业(行业)

投资额(万元)

比2013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6295555

20.3

第一产业

88019

55.0

第二产业

285237

6.9

制造业

120

98.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4042

46.5

建筑业

161075

6.5

第三产业

5922299

20.6

批发和零售业

258020

84.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70737

76.1

住宿和餐饮业

610840

16.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967

3.4

金融业

1941

73.2

房地产业

4142885

22.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300

36.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1362

4.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5306

18.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980

教育

76754

13.9

卫生和社会工作

91468

197.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635

74.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104

67.2

全年市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4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省重点项目63个,完成投资360.35亿元,同比增长6.3。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项目完成77.66亿元,占市重点项目投资的17.7;社会投资项目完成361.66亿元,占市重点项目投资额的82.3。

从资金来源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较为充足。全年投资资金来源达854.28亿元,比上年增长0.6,比实际完成投资额多224.72亿元,资金到位率达135.7。其中本年资金来源632.11亿元,下降4.2,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4.0。本年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4.20亿元,下降27.1;国内贷款197.75亿元,增长16.5;利用外资9.27亿元,增长155.7;自筹资金264.52亿元,下降10.0;其他资金145.86亿元,下降15.4。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占投资总额的60.4。商品房销售面积93.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

保障性住房。全市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258套,开工面积115.71万平方米,其中:限价商品房604套,经济适用房297套,公共租赁住房1673套,棚户区改造3884套,农村危房改造1800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601套,竣工面积20.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801套,农村危房改造1800套。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国内贸易。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17.0。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13.48亿元,增长15.0;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18.33亿元,增长18.8。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销售情况来看,日用品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23.7、54.9、16.9、54.4,汽车类增长23.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8.89亿元,增长9.5。其中,住宿业营业额90.40亿元,增长9.2;餐饮业营业额18.49亿元,增长11.0。从星级酒店营业额看,五星级酒店实现营业额39.85亿元,增长5.8;四星级酒店8.16亿元,下降6.4;三星级酒店1.12亿元,增长4.5;其他酒店23.47亿元,增长17.8。

旅游业。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352.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国内游客1313.90万人次,增长11.3;入境游客38.86万人次,下降19.3。从接待设施看,旅游饭店接待游客1109.79万人次,增长9.4;其他住宿设施229.63万人次,增长15.9;邮轮接待游客13.35万人次,下降15.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9.73亿元,增长15.6,其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