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企业单位 > 正文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8/15 18:30:08 浏览:6240

提升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增强低碳发展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与灾害影响的适应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协调机制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统计和监测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

(四)加强科技支撑

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密切跟踪国内外低碳领域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加强关键性技术推广应用,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应用低碳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快低碳技术产业化步伐。制定低碳领域人才政策,将低碳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纳入本市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强本地高校低碳领域学科建设,加快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的领军企业、高端人才、科研机构来三亚发展低碳产业。

(五)加强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低碳宣传,依托节能宣传周、低碳活动日、地球一小时等大型活动,充分发挥三亚日报社、三亚广播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积极开展政策法规、技术产品、典型事例等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倡导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健全舆论监督机制,搭建信息沟通、意见表达、决策参与、监督评价等公众参与的平台和机制,完善低碳城市和低碳发展信息发布的渠道与制度,适时曝光严重浪费能源资源的典型行为、现象和单位,逐步形成低碳城市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对外合作

多渠道参与国际国内低碳发展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家第一批、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的交流学习,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低碳技术,开展碳金融、碳排放权交易、低碳技术研发、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区域间低碳项目合作与相关能力建设的学习与交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节能先进国家和企业在低碳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引进先进低碳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发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不断拓展低碳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附件:1.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重点行动及任务分解表

2.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汇总表

附件1

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

重点行动及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行动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一)培育低碳产业,建设低碳活力城市

1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低碳化转型

鼓励企业将传统制造、生产、加工环节有序升级改造,培育工业设计、品牌等高附加值、低碳排放的价值链环节。打造低碳三亚,发展总部经济。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工业发展委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项目。建立低碳新兴产业培育目录,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3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总部和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等;培育时尚消费、会展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低碳物流基地、国家级生态旅游区、低碳农业观光园等集聚平台,谋划一批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市旅游委

市金融办

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4

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低碳企业创建

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低碳民营企业创建,引导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自觉落实低碳绿色发展。

三亚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5

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开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行动。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政府

6

加强投资发展低碳产业

出台吸引来三亚投资的招商引资政策,开辟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引导外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

市发展改革委

市政务中心

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市商务局

7

建设低碳产业示范园区、社区、景区

制定实施《三亚市低碳园区示范点创建评价标准(试行)》、《三亚市低碳景区示范点创建评价标准(试行)》、《三亚市低碳社区示范点创建评价标准(试行)》,选择典型园(社、景)作为低碳建设试点,对入园(社、景)企业进行“碳筛选”,严格限制碳排放强度大、能耗高的产业项目入园(社、景)区,示范带动全市低碳产业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

市旅游委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8

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

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餐厨垃圾回收、沼气利用等循环经济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

市园林环卫局

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二)深化金融创新,建设低碳金融城市

9

鼓励发展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设立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和低碳创业投资基金,引导有实力、有条件的资本参与低碳产业项目投资,扶持一批拥有创新性低碳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和低碳技术创新平台。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

10

建设低碳投资基金集聚基地

实行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的低碳领域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争取在三亚打造低碳产业投资基金集聚基地。

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

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11

鼓励低碳企业直接融资

引导低碳示范企业经股份制改造规范后,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低碳行业企业可以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等公开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的直接融资做好服务。

市金融办

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12

引导参与碳排放交易

鼓励企业借助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平台,通过配额交易获得经济收益或排放权益。积极推动我市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监督管理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

(三)优化能源结构,建设低碳能源城市

13

发展非化石能源

重点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市发展改革委三亚供电局

市水务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14

推进天然气利用

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鼓励天然气在工业、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15

优化发展电力工业

推进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加快淘汰小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实行配网“调控一体”管理模式。

市发展改革委三亚供电局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16

发展冷热电联产

积极推进冷热电联产管网建设,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产;全面淘汰所有燃煤、燃油小锅炉。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三亚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17

节能技术开发

加大对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科技投入;围绕洁净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节油节电技术、绿色照明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推广项目。

市科技工业发展委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18

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

组织制定《三亚市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导向目录》,督促、引导和监督企业集中力量实施节能改造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建筑城市

19

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发展

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措施,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的推进力度。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

市国土资源局市国资委

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20

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中心

支持本地企业在全市上规模的城市综合体、交通枢纽、商贸市场、写字楼、行政办公场所等建设一批绿色低碳能源中心。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1

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到2020年,全市12层以下住宅太阳能热水应用率达90以上,力争申报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电示范项目10万平方米、5兆瓦以上。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2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加强既有建筑能耗普查。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鼓励进行全面节能改造,或对建筑外窗、外墙、屋面、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等分部分时进行改造。到2020年,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10个以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5个以上;实施既有建筑改造30万平方米。

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3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开展民用建筑设计节能评估审查工作和项目竣工能效测评工作。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低碳、环保型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五)发展绿色交通,建设低碳交通城市

2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共交通便民行动计划,构建大公交体系。利用“二河”及海上优势,发展水上公交客运,减少路面交通碳排放。

市交通运输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5

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

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各类公交、客运智能化调度系统,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协调。

市交通运输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6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

对交通运输行业年耗油1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目标管理;严格实施交通运输业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全市在“十三五”期间推广新能源汽车6000辆,大力发展燃气公交车、出租车。

市交通运输局

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7

构建城市慢行系统,鼓励低碳出行

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完善城市步行网络。倡导市民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多骑自行车,积极参与低碳出行。

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

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六)提升碳汇能力,建设低碳宜居城市

28

推进森林碳汇能力建设

实施碳汇造林项目、森林抚育经营碳汇项目和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

市林业局

市园林环卫局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各区人民政府

29

推进绿化碳汇能力建设

加强道路绿化、滨河绿化、居住小区绿化、游园和街头绿化,培育城市“碳中和”能力。

市园林环卫局

市各产业园区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