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百姓生活 > 正文

你必须要知道的七个全国顶流海南文化品牌

发布日期:2023/2/8 18:15:36 浏览:196

来源时间为:2023-01-03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被人称之为“文化沙漠”的最知名的地方一个是深圳,另一个就是海南。

这两个地方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位于南方曾经是蛮荒的“经济特区”。

一个是最早的特区,一个是最大的特区。

当然,现在的深圳在经济上已经“碾压”海南了,但在文化上,建省之初的海南曾有的人文繁盛与体制活力并不亚于深圳,特别是在建省前后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时间里,海南文化人一一这其中既有十万闯海精英,也有海南本土文化才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充满激情,敢闯敢试,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在全国都有相当影响力与口碑的顶流文化品牌。

归纳起来,这些一度在全国都有一定行业地位并且“叫得想”的海南文化品牌可以概括为:

七个一,即“一报,一刊,一社,一城,一网,一视和一赛”(按照时间次序)

一,“-报”

即《海南开发报》。

建省之初,海南报业繁荣之盛况

可谓是辉煌一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市场上活跃的有刊号的各类海南报纸有五十多家,如:《海南开发报》、《海南购物指南报》、《特区家庭报》、《中国特区时报》、《海南新闻图片报》、《海南特区旅游报》、《琼台经济时报》、《海南侨报》、《海南法制报》、《海南青年报》、《特区信息报》、《生活服务导报》、《商旅报》、《海南声屏报》、《海南经济报》等,如今有的更名继续发行,有的已经退出我们的视线。

当然,这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同时也是市场化色彩最浓厚的报纸当属《海南开发报》。

1988年1月25日,《海南开发报》经过40天的筹备,正式创刊了。

这是一张因应海南建省而诞生的报纸。

无论在海南建省的历史时刻,还是在中国现代报业发展的进程中,《海南开发报》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它是国内第一家自负盈亏的民营报纸,同时也是首个冲破旧体制约束、接纳最多“闯海人”的报纸,后被人称为海南报人的“黄埔军校”。

在当年海南这片开发热土上,《海南开发报》的诸多创新之举,引来全国乃至国外的关注。

办一份不一样的报纸

“一开始我们就是想着要办一份不一样的报纸,”李挺奋是海南乐东人,当年《海南开发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冲着这个目标,李挺奋选用人才的标准也与一般报纸的标准大不相同。

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是当时《海南开发报》选用人才很重要的标准。

“我们挑选的人才,很多都是作家和画家出身,有没有新闻工作经验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人更有创造性,”李挺奋说。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用人方式是正确的。

这些人的创作风格,让《海南开发报》着实“火”了一把。

打破原有报纸的条条框框,无论是从版式、选材还是写作风格上,《海南开发报》在当时的报纸中都显得十分另类,让人耳目一新。

《海南开发报》的创刊号印了8万份报纸,几乎当天就销售一空。从第二期起印10万份以上,后来增至十几万份,成为当时海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因为没有互联网,这份报纸也成为当时全国人民了解海南情况的重要途径。

由于当时的人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关于这片开发热土上的情况和政策走向,《海南开发报》一时洛阳纸贵。

在内地,甚至出现了倒卖《海南开发报》的黄牛党,最高的一份报纸竟能炒到10元一份。

虽然身处中国最南端的海岛,但当时《海南开发报》的记者编辑们却经常活跃在北京。

他们不时被报社派往北京,约访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董辅礽、于光远等。

在《海南开发报》风头最盛的那几年,能够在这里发表文章,也成为了很多文人和学者值得骄傲的事情。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最风光的几年后,从1994年开始,《海南开发报》的经营状况逐渐出现了危机,1997年,失去了主管单位的《海南开发报》最终停办。

然而,不管结局如何,至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报业改革发展史,巜海南开发报》都是有一席之地的。

二,一刊。

即《海南纪实》。

这几十年来,湖南与海南两省的联系很紧密,湖南人在海南人数众多,尤其是在政界,军界和文化界。

无论是在琼湘人群体中还是在海南文化界,韩少功的存在都一直是一面闪耀的“旗帜”。

尤其是1988年,他刚上岛时创办的巜海南纪实》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其实也是一位很有商业头脑的文化商人。

如果不是政策受限,深谙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道的韩少功是极有可能成为一位跨界文化“大亨”的。

从创刊到停刊不到一年时间,《海南纪实》不但风行全国,而且在韩少功带领下,确实是赚到了真金白银。

《海南纪实》是挂靠在筹备中的海南省作协,但实际上,它没有要作协一分钱的拨款,一开始就是完全市场化的。

启动资金来源于向一家单位借的5000块钱,以及各人凑出的私房钱。

韩少功出了3000块,其余人略少。

“一步到位,没有过渡阶段,直接断奶,自己摸爬滚打闯出来,算是一种比较激进的市场化改革。”韩少功说

1988年10月,《海南纪实》创刊号问世。

杂志为月刊,定价为1.96元(后调至2.2元)。一上市,立刻风靡,加印多次,卖出了60多万本。

一炮而红后,接下来出现的场就是书商开着卡车,拎着一麻袋一麻袋现金到杂志社“抢”最新一期的《海南纪实》。

一年不到的时间,韩少功后来坦言光缴税就交了近一百万,这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南纪实》杂志当年经济效益之好可见一斑,因此,后来一直有江湖传言:韩少功办一年杂志就买别墅、豪车实现了财务自由。

虽然杂志生命短暂,但这无疑是一个证明,即在中国,其实搞文化也是可以赚大钱的。

与此同时,有媒体评价:《海南纪实》让八十年代刚建省的海南也因此享誉海内外。

巜海南纪实》停刊后的1995年,韩少功又“亲自指挥”《天涯》杂志的改版,也大获成功。

1995年底,改版后的第一期《天涯》上市。这一期,有方方、史铁生、叶兆言、叶舒宪、张承志、苏童、何志云、格非、蒋子龙等人的作品集体亮相,社会上的反响还不错。

《天涯》改版两年,就成为全国著名杂志,在读书界赢得了“北有《读书》,南有《天涯》”的口碑,奠定了其在中国人文知识界的地位。

三,一社。

即海南出版社。

即使是在今天,二十几年前一套由海南的出版社出版的老版圣斗士全套(九卷45本)在二手市场仍然被人标价698元在出售。

在九十年代中期,海南社几乎囊括了所有热门日漫的“出版”,除了人气最高的《七龙珠》和《女神的圣斗士》外,还有《风魔小次郎》、《侠探寒羽良》、《怪医秦博士》等等,连当时著名的漫画杂志《画王》上连载的日漫,文字翻译也是来自海南社的,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到如今,当年海南版日本漫画已成为许多人宝贵的童年回忆了。

当然,需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海南社实际上是指现在已不存在的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

更具影响力并真正为海南一度奠定在国内出版界“王者地位”的是1990年在原海南人民出版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海南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之后。

1996年一一中国出版业的“海南年”

由海南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国内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二十一世纪中国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翻开此书,书中所描绘的未来生活方式与今天如此相似,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作者预见的伟大,还是此书潜意识指导了后来的发展方向。

而海南出版社凭借此书,一举赢得了国内出版界的声誉,使偏居一隅的海南岛发出了肩负社会责任的时代之音。

《数字化生存》究竟再版了多少次,已经没人记得清楚了,据说当年同济大学校园里,一天就卖了3000本。

如今40岁以上的许多人,都有关于《数字化生存》的记忆。

这本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最后成了“羊群效应”,仿佛手里没有这样一本书,就会落伍了。

继《数字化生存》之后,胡泳《网络为王》面世,海南出版社又陆续出版了《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透视信息高速公路革命》、《网奴》、《最后一英里》、《网络谋略》、《微软之路》等关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畅销书籍。

书籍的畅销自然跟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市场的需求即是时代的选择。

如果说《数字化生存》顺应了中国因特网待普及的大潮流,那么它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在于对国家产业的影响。

此后,《数字化生存》一书受到政府官员的推荐,王岐山也表示他在广东当常务副省长时,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人手一册。

《数字化生存》的成功,让海南出版界摸索出了一条图书营销之道——从内容选择,到内容包装、封面文案、封面设计,都精心打造。

以此为指导思想,又陆续出版了《雍正王朝》、《李卫当官》、《海尔中国造》、《光荣与梦想》、《大收购》、《安妮日记》、《中国人的精神》、《闲话辜鸿铭》等畅销书。

一些书籍还被拍成电视剧,再次火爆了祖国大江南北。

四,一城。

即中国城。

全称海南中国***。

可能有人对把中国城这样一个娱乐场所纳入为海南文化品牌有异议。

其实人有七情六欲,社会有三教九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娱乐业。

一个社会经济越繁荣,娱乐业才会越发达!

但凡早年来过海南的人,提起海南几乎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国城的,这样难道还不够顶流吗?

其实,中国城不但有声色犬马的一面,同时不要忘记的是,当年的中国城还曾引进过世界顶级原版旅游演艺一一法国红磨坊驻场演出。

这样的事情,现在的海南还有人敢想敢做吗?

中国城1994年10月开业,最辉煌的时期在1995年前后。

海口的中国城,是模仿香港中国城建造的,面积47000平方米,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大的娱乐场所。

在设计上,中国城也显得大气磅礴:从底层一直贯穿到顶层的巨大中庭气派非凡、悬空的全透明玻璃舞台时尚奢华,其内部的装饰更是美轮美奂。

据介绍,仅仅是占据了中国城二楼半层楼的夜总会,其装修就花费达6000万元之巨,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中国城正式开张后,保龄球、歌舞厅、美容、桑拿、餐饮、酒吧、牌机,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就差没有酒店宾馆了。每天客流量过万。

那时中国城的月租金为每平方米25美元,相当于200多元人民币,目前海口大部分商业门面的租金可能还达不到这个价位。

“那是一段无与伦比的辉煌岁月,那里曾经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和未来的种种美好希望与憧憬,我想,那就是所谓的‘海南梦’吧。”

一一曾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五,一网。

即天涯社区。

就在1996年海南出版社《数字化生存》问世后不久,中大毕业的海南人邢明也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天涯社区,在中国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 赋能渠道蓄势远航格力电器(海南)2022年销售工作会05-17

    共叙格力情谊,共谋格力发展,共创格力辉煌,共享格力盛世。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共叙格力情谊,共谋格力发展,共创格力辉煌,共享格力盛世。9月9日,格力电器(海南)2……

  • 湖南省党政代表团来琼考察交流05-17

    来源时间为:2024-04-09湖南省党政代表团来琼考察交流推动琼湘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展现新作为沈晓明冯飞毛伟明刘……

  • 《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三亚倡议》发布!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1-301月28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中医药50人峰会暨2024三亚中医药论坛在三亚开幕。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