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三亚 > 百姓生活 > 正文

孙新生:海南三亚羊栏的“占婆”人

发布日期:2022/11/15 16:51:36 浏览:585

中部的“古占婆国”地区,走访过多个占人家庭,虽两者分隔海之东西,从未谋面,但语言是相通的。“我们用占语向他们说明自己也是占人,他们很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俩发现越南占人个子与越南土著人及我国南方人的个子相差无几,但肤色较当地越南人黑,人种与三亚大多数回民极相似,有时看到某个越南占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已发现越南占人从信仰上分为三种:婆罗门教、伊斯兰教及属占婆早期伊斯兰教的本尼教。山区婆罗门教占人较多,而沿海和城市如胡志明市伊斯兰教占人较多。这与三亚回民流传其先祖泛海而来海南的说法可相互印证。越南的占人平时穿长裤,去做礼拜时穿长筒裤,这与三亚回族三四十年前仍保留此种习俗是一样的。还有一些留学马来西亚的学生说,他们与马来语是相通的,甚至一些地方方言也可通行。

羊栏回族瓜棉椒衍,支派益繁,其与生俱来的占语通行能力,使其后裔在从海南再移居南洋、发枝散叶之际具有天然优势。在明末清初的琼人下南洋高潮中,仅从三亚地区迁出的回族即达千余户,现已繁衍海外数万人,多居于马六甲海峡沿岸地区,尤以马来西亚居多。

到此地后,羊栏回族如鱼得水,很快就与当地原居民打成一片,且无汉人下南洋常抱“叶落归根”之念,几乎皆落地生根。其风云人物为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巴达维的祖父哈书章于民国初年移民马来西亚槟州。哈氏家族是由三亚主体家族蒲姓所改,三亚哈氏开基祖为蒲成松,哈书章为第六代,巴达维为第八代。据说,近些年掌权于马来西亚的哈氏族人多次到三亚寻根问祖,其中包括巴达维本人。这种状况也反衬出三亚羊栏回族的处女族占人与马来人同族同语,实为一段历史渊源。

羊栏回族源出占婆,许多史料方志对此有所记载,屡见不鲜,不绝于书。如《古今图书·集成》载:“(崖州)番俗,本占城人,宋元间因乱事举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今编入所三亚里(今三亚)。其人多蒲姓”,“其言语相貌,与回回相似”,还对其民俗作了详尽记载。

又如清道光年间的《万州志》:“番来古占城人,元初遭乱,泛舟泊于州境海滨寻迁居城西。多蒲姓,番语”,“不食猪肉,宰牲必见血方食,不供祖先”;再如,《崖州志》载:“番民本占城曰教人,宋之间泛舟而来,散居大旦港,西参梅埔海岸,后聚所三亚里番村。初来蒲姓,今多改易。”“不食猪肉,不供祖先,不祀诸神,惟见清真寺。”

还如《正德琼台志》卷七,记载了海口(琼山)与府城之外州县的“番民”迁徙及有关情况。“在琼山者,元初驸马唆都右丞征占城纳番人降,并其属发海口浦,安置之营,籍为南番兵……以番酋麻林为总管,世袭降给四品印信,元末兵乱,今在无几……”;“其外州者,乃守之间,因乱举家笃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番坊,番浦”,“其人多蒲、方二姓”,“一村共设佛堂(实为清真寺)一所,早晚念经礼拜,每岁轮斋一月,当斋不吞吐诞,见星月方食,以初三日为起止,日集佛堂(经堂)念经诵拜,散后各家往来,即是拜年”,“殁不用棺,布裹以身,向西而葬”。如此等等。

三亚清真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潭门镇古港

上述记载表明,海南岛属地确有回族人群,分布在岛上四周,如琼山、万州(今万宁)、崖州等。而尤以崖州所三亚里,即今三亚羊栏一带最为集中。这些被称作具有“番俗”的人,具有明显的伊斯兰信仰和风俗,如不食猪肉,不祀诸神,不拜祖宗(实际上是礼拜真主和先知),设清真寺,亡者以布裹骸侧身而葬以及缠头裹巾等。并明确指出海南回族皆出自古占城(即占婆),但何时迁琼则说法不一,有宋说,有宋元说,有元初说。前两种说只是泛泛而谈“避乱泛舟”,并未指出具体出处。

仅有元初说,载明为元世祖忽必烈驸马唆都征占城曾纳占人降并安置在海口浦(即今海口市,元时属琼山县),此说应当可信。1280年,忽必烈因占城王子固拘絷元朝派往暹罗等地的使臣,而命唆都率兵驾海船,据说有两千艘之多,由广州出发,入侵占城。曾攻克占人堡垒木城,占领沿海地带。但也受到猛烈抵抗,至1284年撤军至安南,与入侵安南的脱欢会合。

唆都撤军后,元将忽都虎万户率援军抵达占城行省所在的舒眉莲港,占城国主令其孙奉表归款,成为元藩属国。元入占后近四年,应有能力安置纳降占人在“海口浦”。但《琼台志》又说,“元末始乱,今在无几”。现今海口、琼山一带回民几无也是实情。难道搬迁到崖州不成?但无记载音讯可佐证。也可能融入汉族。如明朝名臣海瑞、琼崖纵队著名将领马白山,其祖上皆为回族,这有证可查,且祖居地离海口不远,后因种种原因皆融入汉族。

海南工商学院教授宣正明曾入羊栏采访过多名回族老人,他们异口同声族出占城,还说了许多祖先渡海泛舟的艰辛与奇遇,大多还说是战乱所致。但在何朝代、何地方登临三亚,其祖上在占城的居住地、族源等细节则语焉不详。

近查史书,又发现谈及占婆人迁徙海南等地的信息几段。如《宋史·交趾传》谈到,986年,占城人蒲逻遏等百余人由于不堪越南封建主的压迫,来到海南定居;987年,占城人斯当李娘及其族人150人投奔宋朝,宋将这些人安置到广东的南海和清远;988年,又有忽宣及其族人301人投奔宋朝,在宋定居。

这三个史实,均发生在北宋与安南前黎朝时期,前黎国主黎桓及其子黎龙挺均生性凶狠,多次派兵侵入占国,并于982年攻陷占婆首都因阇罗补罗,占婆于990年被迫向前黎朝称臣纳贡,并以王孙制荄为人质。因而占人受安南所欺,占人逃迁。有其述实背景而三次迁宋者,只有蒲逻遏等人明确言明迁往海南,其他两次,一次说广东,另一次不明。

《明史》中也提到占人来海南事。李、陈朝期间安南多次派兵攻入占国,以至安南国都由会安、岘港一带南迁致宾童龙(今芽庄南)一带。明太祖、成祖曾多次派人调解均未成。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占城国王古来被安南所逼,率王妃及部属千余人来到海南崖州。第二年,明朝遣官兵2000人,海船一千艘,护送古来回国,此次言明占人来到的是崖州,即三亚,但未提及是否有人留下。

还有一条重要信息,即明朝时期处置蒲寿庚、蒲寿晟兄弟及其后裔的情况,也与三亚回民有关。

《广州明志》载:“番愚海獠杂居,其最豪蒲姓。”“本占城人,”“谓之回回教门。”

据史料考证,大陆蒲氏始祖由西域迁至占城,并由占城到大陆广州经商,由于经商得法,资产雄厚,被朝廷封为“番长”。蒲寿庚、蒲寿晟之曾祖父曾重建广州光塔寺。广州光塔寺即怀圣寺,该寺为纪念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第一人宛葛斯所建。宛葛斯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外孙,奉穆旨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由海路南洋达广州传教。宛葛斯曾于次年派其子率七人渡海赴崖传教。

可见,广州怀圣寺在中国伊斯兰教传播过程中地位之高。而蒲寿庚之先人主持重建之,更证明蒲氏先人声望甚隆。蒲氏得意于北宋所谓“侨华五世可永住”之政令,便为广州回族大族。后蒲氏一支迁居泉州经商。这可能是南宋开放海禁致中国第一大港由广州转移至泉州的吸引。泉州由此而兴旺近两百年,至明朝中叶后广州恢复其“唯留一口”的地位。

史载,蒲寿晟与其弟寿庚随其父互市至泉州,后因平定海寇有功,被宋朝重用。寿庚历官至广东福建招讨使,并曾提举泉州市舶司30年,官利双丰,名声很大;寿晟先知梅州,后吉州,不从,见元朝势大,劝寿庚投元朝。这是商人习气使然。

1277年,即位于福州的南宋小朝廷端宗欲入泉避乱,蒲氏兄弟闭城拒命,寿庚由水门潜出降元,后尽屠宋朝宗室千余人及士大夫和淮兵,备极惨毒。南宋大将张世忠曾攻泉九十日不下,只得携端宗入粤,后宋廷在广东台山被元军所灭,名臣陆秀夫背宋帝投海自尽,留得丹青名节。而寿庚兄弟则被正史所责。当然蒲寿庚在任元朝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时,也曾在提举市舶经商、泉州建设等方面做过一些实事,其家族对东南沿海以至南洋地区的政治、经济、船运等产生过重大影响。

但明太祖朱元璋憎恨蒲氏兄弟反宋降元,在灭元后即下诏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因当时蒲寿庚兄弟早已作古,其后人由此招实祸,纷纷迁途他乡或隐姓埋名,作为在粤闽地区久负盛名的名门望族开始分崩离析。据光绪年间的《南海甘蔗蒲氏宗谱》“宗支图”所说,蒲氏八房的三世伯峨蔓房迁往海南,其中一部分迁居儋县,其后人大部分已汉化、黎化,并改姓,另一部分则迁往三亚羊栏。

三亚清真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羊栏回民的海边墓区(位于三亚湾)

由此可见,两次史料有明确记载的蒲姓占人迁徙,即蒲罗遏与蒲寿庚后人,均有人定居三亚羊栏地区。而羊栏两村蒲姓最大,其余十七姓中,有确切记载的有九姓为蒲姓所改姓而形成的;即便是人数第二的海姓,始氏源于其祖先泛海而来,便以海为姓。自古以来占人便为海上强悍之民族,唐宋时期崖州至占国的航程已达到二三日即抵达之水平,三亚海姓回民多源出占人是有充分理由的。个别小姓,如汪、米等,虽非蒲姓所改,人数较少,已融入占语系统,其出处难以详考。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回民具有“只拜真主”、“不设祖宗牌位”之传统习俗,在历史上对姓氏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修撰谱牒的习惯。后受中华文化影响,有的家族也开始修谱,但大多比较简单,其记录时间很短,如蒲氏一些支房的记录仅有八九代传续序次,难以标明与蒲罗遏、蒲寿庚直接传承关系,更遑论与亚当李娘、忽宣、古来等投汉的占人贵族、国王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问题也要引起人们重视,即海南回民向东南亚的迁移。

清朝中后期海南出现两次外迁高潮。一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英殖民者开发马来半岛的锡业和橡胶业需要大量劳工,仅琼人赴之就超10万人,而回族受海富阔案影响,下南洋的积极性更高,且家住海边,懂航海技术,行动方便,随时可走,还有语言相通之便利,迁居者甚多。

如1870年成立马来槟城琼州会馆就由回民主持,会员人数也以回民居多。二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政府宣布“除华侨海禁”,据琼海关统计,1902年至1911年10年间海南赴新、马、印尼等地未归者达10万之众,之中不乏回民。琼岛的两次移居南洋大潮,直接导致了回民数量锐减,加剧了剩余回民汉化的趋势,这也势必增加了考证占人在琼的传承关系的难度。

羊栏回民这个群体的赓续及改革开放后的再次复兴,无疑是安南侵占、灭亡占婆国后占人在汉地的硕果仅存。

上一页  [1] [2]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